Search This Blog

Sunday, December 20, 2009

罗耕:主席又衰收尾?(2009-12-18 09:40:28)

罗耕:主席又衰收尾?(2009-12-18 09:40:28)

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一个久违了的名字,由19878月至20061月任联邦储备局主席。可这样说,格老在任的大部分时间,截至「911」前,于对抗通胀上是十分称职的。

他上任不久后通胀重现,高见6%以上,而在科网泡沫时通胀曾回升至近4%。二次通胀潮间美息高出通胀24厘,可谓延续了伏尔克抗通胀之法【上图】。

可惜跟伯恩斯和米勒一样,格老也衰收尾。「911」后,格老不顾通胀回升的事实,续将美息减至1厘,直至2004年次季通胀明显偏离2%后,格老才慢慢、逐次0.25厘追加。在其任期最后四年,美息大多日子低于通胀,制造了四年资产泡沫,为其主席生涯蒙上永不磨灭的污点(绿框)。日后提到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格老自然难辞其咎。

贝南奇(Ben Bernanke)起初的息口政策,多少有点先见之明。上任初期也是通胀回升,但他未有狂加,结果通胀亦低于息口2厘;及至2007年次按爆发,尽管2008年通胀掉头回升,但事后看来,大幅减息是恰当的,减息周期事实上亦领先通胀周期一年。

不少联储局主席皆衰收尾,贝南奇会否如是?看来有机。通胀自10月起已抽升,近月已高于息口。

要是鹰派,11月应已加息,但看来分分钟明年11月才有望加。息口滞后通胀料将重演,结果是如伏尔克般,以很大代价才能降服即将降临的大通胀潮。(罗耕

罗耕:三潮通胀 四代主席(2009-12-17 13:43: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980e90100g5j4.html


罗耕:三潮通胀 四代主席(2009-12-17 13:43:02)

大通胀潮在即,联储局是怎样加息?今次回看历史。

战后首次大通胀潮始自1965年,时任联储局主席为马丁(William Martin)。马丁是称职的主席:打从通胀升温开始,联邦基金利率已高于通胀二厘;尽管1967年底通胀回升初期,利率并无高出通胀很多,但及至通胀升穿五厘,马丁收紧银根,使利率高达九厘,高出通胀三厘【上图】。两次加息潮中,由开始收紧到降服通胀,闲闲地一、两年。

第二次通胀潮为第一次石油危机,时任联储局主席伯恩斯(Arthur Burns)是研究经济周期的专家。事实上,他在任内对付首个通胀之初具先见之明:当时息口周期明显领先通胀周期起码半年【下图】,可惜「衰收尾」。

在尼克逊施压下,通胀未见顶便减息,结果要翻手追加四厘才能收科。及至1977年通胀回升,伯恩斯任由通胀高于息口,结果种下第三次大通胀潮(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祸根。后世对伯恩斯的评价,认真麻麻。

换了米勒(William Miller)上场,其时通胀已上扬,此君初期还将息口与通胀看齐,但加了半年至十厘后,在卡特政府施压下突然停手。结果通胀失控,米勒黯然落台。

伏尔克(Paul Volcker)上场,面对12%通胀,他火速将息口扯至高出通胀四、五厘,收服通胀。但这不惜牺牲一切的手法,使失业率由他上任时的6%,升至最高近11%

贝南奇又会怎办呢?明天续谈。(罗耕 文)lawgang@gmail.c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17/158237.html






核心提示:有消息称,茂业国际实际控制人黄茂如已被公安机关带走协助调查,同时被带走的还有他一个弟弟。从纪检系统了解到的情况显示,此案为前深圳市长许宗衡案的余波,与黄光裕案无涉。


12月16日晚,成商集团(600828.SH)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黄茂如被传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公司正向控股股东核实情况。
12月15日,在港上市的茂业国际(00848.HK)开盘即迅速下跌,全日跌幅达11.23%,交易量超过7000万手。
据港交所公告,按茂业国际要求,其股份将于2009年12月16日上午9∶30起暂停买卖,直至发出一项有关股价敏感资料公布。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该公告的署名已由之前的董事长“黄茂如”改为公司执行董事“王贵生”。
黄茂如出事的猜测不胫而走。有消息称,茂业国际实际控制人黄茂如已经被公安机关带走协助调查。同时被带走的还有他一个弟弟。
而关于其出事缘由,较易为各方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与前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及黄光裕案有关。但本报记者从相关纪检系统了解到,此案或为许宗衡案的余波,与黄光裕案无涉。
公众将黄茂如与黄光裕联系起来自有理由。首先,两人同为潮汕人,且都是60后;其次两人发家的模式都是地产+商业;两人背后都有强大的家族势力。
黄 茂如确乎可视作黄光裕的另一模板。其从1992年起在地产业赚得第一桶金,惊险一跃是2005年收购成商集团,之后施展财技实现茂业国际香港上市。其后茂 业系挟雄厚资金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北上太原、秦皇岛及四川南充等地收购百货物业,一时间震撼零售业界。而其2008年10月以来连续举牌深国商、渤海物 流和商业城三家A股上市公司,更令各界侧目。
其实与黄光裕一样,黄茂如此前也曾有惊无险。2000年深圳前副市长王炬案发,他兄弟俩避走国外两年之久。
截至发稿时,黄茂如案发原因虽未能确知,但其一手打造的零售帝国染上政商勾结的色彩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黄光裕案即将开庭,更多官商勾结的隐秘链条必将曝光。
所犯何事?
黄茂如出事的传言一出,近日来其行踪方有了更合理的解释。
有百货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消息的可能性很大,因为12月14日晚,黄茂如的同胞兄弟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黄世再在其物业——深圳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首层大宴宾客,但是往常总会出现的黄茂如却未能到场。
而12月16日,茂业系国内上市公司却波澜不惊。成商集团和渤海物流仍能交易,而且股价跌幅不大,由此可推断,黄茂如事件并没有被A股投资者和国内的证券监管机构所知晓。
出生于1965年的黄茂如祖籍为广东揭阳市惠来县,在一个揭阳人的论坛中,在评点揭阳籍富豪时,就有人表示“黄茂如以前曾当过深圳首富,听说此人出身比较低层,后来神秘发迹,手法也颇受争议”。
关于涉案缘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许宗衡。
一个被深圳地产界常常提及的细节是,在许宗衡被双规消息出来之后,黄茂如马上避居国外。
============


据本报记者从茂业国际内部人士处获悉,作为深圳首屈一指的商业地产商,黄茂如深得许宗衡赏识,且背景深厚。因此一直为人低调,近期更是少有露面。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黄茂如妻子张静已经移居国外。
该知情人士猜测,其出事的部分原因或与茂业百货深圳华强北旗舰店地块交易有关。
茂业百货华强北店位于深圳华强北商圈核心地段,2005年重新装修后共开放10个经营楼层,总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皆冠盖整个华强北商圈。
茂业百货华强北店所在物业为东方时代广场,而黄茂如当年拿下该地块物业颇费心机,据记者了解,截至今年10月份,黄茂如尚欠东方时代广场6亿左右港币。
今 年11月11日,茂业国际公布,其附属公司茂业百货拟通过向富安及茂业中国购入中兆全部已发行股份,从而取得中兆持有的深圳东方时代广场,富安和茂业中国 皆为黄茂如控股的旗下公司,此项收购价格为19.28亿港元,其中12亿多为第一期支付,以香港的银行贷款支付,另外6亿港币是母公司欠东方时代的,母公 司清还上市公司这笔欠款后,上市公司才需要支付给东方时代。
记者尚未获悉黄茂如当初收购东方时代的具体价格。但据上述知情人士认为,深圳近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迅猛,当初茂业集团的收购价远远低于19.28亿元,而茂业集团收到茂业国际第一期支付款后或将用该笔资金清还6亿港元的欠款,相当于空手套白狼。
而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籍贯和财富的等级,黄茂如和黄光裕都极为相似。
也许是过去的经验给了黄茂如回到国内的信心。2000年7月,原主管深圳市城建规划的原副市长王炬被中纪委、广东省纪委“双规”。有熟悉茂业百货人士称,当时获知这一消息后,黄茂如和黄世再双双出国,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也正因为如此,正对着深圳市政府的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曾经一度成为“烂尾楼”,直至王炬案过去之后的2003年,大中华交易广场项目才得以继续开工。但黄茂如和黄世再回国后并没有受到任何追究,事业反而蒸蒸日上,这似乎表明黄氏兄弟与王炬案并无牵连。
但这次许宗衡出事,黄茂如为何还要再度远走国外,走了又根据什么判断再度回归,是否牵涉许宗衡案,目前都是迷雾重重。
黄 茂如四兄弟在深圳均为商界巨头,其兄弟中包括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黄世再,国都集团董事长黄茂展,信和地产掌门人黄振华。据估计,黄家四兄弟的财 富均十分可观,其中要数黄茂如最为殷实,资产达100多亿,其次是黄世再,其资产也有60亿以上,其余黄茂展、黄振华也有十亿身家。
而四兄弟的主业均包括地产,而无论是2000年已经被捕的王炬还是新近案发的许宗衡,其案情均被认为和地产有关。


=============


曾经的辉煌
与黄光裕一样,黄茂如也曾经有过奋斗的早期创业史。1995年茂业公司才成立,1997年,茂业东门店开业,黄茂如的财富画卷展开了一角。
当时的深圳东门老街,小商铺林立,而茂业东门店一开张,就显得鹤立鸡群,11个营业楼层,4万多平方米营业面积,500多个经营品牌,50多万种商品单品。从东门店的开设中,可以看出这低调的潮汕人骨子里的霸气。
深圳东门让黄茂如迈出了第一步,据茂业国际网站介绍,至今茂业国际在全国华南、西南、华北、华东区域共拥有19家门店。
2004年,黄茂如首次杀入胡润百富榜并排名第19位,其后,黄茂如的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资本运作,这也最终让他的财富绝对额远远抛离其兄弟。
2005 年6月,成商集团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四川迪康产业集团,已经和深圳茂业商厦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向茂业出让四川迪康所持的成商65.75%的股权,从 这一刻开始,黄茂如进入了一个更加精彩的领域——资本运作。此后茂业国际在香港上市,则为黄茂如打造了一个海外的资本平台。
而更能体现出黄茂如的霹雳手段的是其2008年上市后的快速出手。2008年5月5日,茂业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共发行8.63亿股新股,集资额近30亿港元。
茂业百货上市后一个月的6月25日即发布公告,拟以4.8亿人民币收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6层百货公司大楼及相关固定装置及设备。收购事项所需资金将以茂业公司内部资源提供。该公司计划在该处建设其本身的百货公司。
此前位于6层的百货公司——联洋百货是当前山西省单店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场。如此大规模的百货商场因茂业集团的收购而一夜之间关门停业,这样的举动令整个百货行业不寒而栗。
在资本市场黄茂如同样霸气十足。
2008 年10月16日至11月3日,黄茂如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连续举牌深国商、渤海物流和商业城三家A股上市公司,引来资本市场的一片惊叹。黄茂如对深国商和 商业城的阻击均遇到强劲的反抗和阻力,但是在此次接受调查前不久的9月30日,黄茂如在渤海物流中刚刚获得成功。当天茂业国际和渤海物流同时公告,茂业国 际全资子公司“中兆投资”继续增持渤海物流至总股本的20%。
在12月2日,渤海物流宣布三名“茂业系”高管进驻,12月7日黄茂如再斥巨资1.7亿元增持渤海物流,其持股比例进一步增加至29.9%,进一步巩固了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2009年胡润百富榜中,黄茂如和张静夫妇的财富达145亿元,位列第46名。





黃茂如被調查:百億財富帝國暗角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50

網誌分類:征服股海 |
網誌日期:2009-12-17 16:56

林奇:從國美(00493)前主席黃光裕到前深圳市,素有「口號市長」之稱的許宗衡,之後是茂業百貨(00848)的黃茂如,黃光裕案的餘波或將陸續有來。

政經政經,永遠是互為牽引的,有時或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有時或許未報,也不過是時辰未到吧?

人在做,天在看,凡此種種,必有因果,哪怕是任何暗黑帝國,一如泡沫,終必會被「有心人」一一戳破!



林奇曾撰寫及援引有關黃光裕、國美(00493)等的舊文:

定罪黃光裕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00

黃光裕迷霧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01

「警花」王菲掮客檔案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04

國美股東,自求多福!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35

面對和披露 國美(00493)辦不到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79

「黃光裕案」非隱秘路線 操縱股價,還是涉嫌行賄?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54


耗資6.7億元購三聯商社19.7%股權 黃光裕投資縮水幅度近七成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80


黃光裕涉七宗罪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2591

《福布斯》:9名中國年輕巨富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1455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9/12/17
文:黎明、王志靈、陳曉瑩


12月16日晚,成商集團(600828)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黃茂如被傳接受有關部門調查,公司正向控股股東核實情況。

12月15日,在港上市的茂業國際(00848)開盤即迅速下跌,全日跌幅達11.23%,交易量超過7000萬手。

據港交所公告,按茂業國際要求,其股份將於2009年12月16日上午9︰30起暫停買賣,直至發出一項有關股價敏感資料公佈。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該公告的署名已由之前的董事長「黃茂如」改為公司執行董事「王貴生」。

黃茂如出事的猜測不脛而走。有消息稱,茂業國際實際控制人黃茂如已經被公安機關帶走協助調查。同時被帶走的還有他一個弟弟。

而關於其出事緣由,較易為各方接受的一種說法是與前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及黃光裕案有關。但本報記者從相關紀檢系統瞭解到,此案或為許宗衡案的餘波,與黃光裕案無涉。

公眾將黃茂如與黃光裕聯繫起來自有理由。首先,兩人同為潮汕人,且都是60後﹔其次兩人發家的模式都是地產+商業﹔兩人背後都有強大的家族勢力

黃茂如確乎可視作黃光裕的另一模板。其從1992年起在地產業賺得第一桶金,驚險一躍是2005年收購成商集團,之後施展財技實現茂業國際香港上市。其後茂業系挾雄厚資金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北上太原、秦皇島及四川南充等地收購百貨物業,一時間震撼零售業界。而其2008年10月以來連續舉牌深國商、渤海物流和商業城三家A股上市公司,更令各界側目

其實與黃光裕一樣,黃茂如此前也曾有驚無險。2000年深圳前副市長王炬案發,他兄弟倆避走國外兩年之久。

截至發稿時,黃茂如案發原因雖未能確知,但其一手打造的零售帝國染上政商勾結的色彩則是不爭的事實。隨著黃光裕案即將開庭,更多官商勾結的隱秘鏈條必將曝光。

所犯何事?

黃茂如出事的傳言一出,近日來其行蹤方有了更合理的解釋。

有百貨業內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消息的可能性很大,因為12月14日晚,黃茂如的同胞兄弟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黃世再在其物業——深圳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首層大宴賓客,但是往常總會出現的黃茂如卻未能到場。

而12月16日,茂業系國內上市公司卻波瀾不驚。成商集團和渤海物流仍能交易,而且股價跌幅不大,由此可推斷,黃茂如事件並沒有被A股投資者和國內的證券監管機構所知曉。

出生於1965年的黃茂如祖籍為廣東揭陽市惠來縣,在一個揭陽人的論壇中,在評點揭陽籍富豪時,就有人表示「黃茂如以前曾當過深圳首富,聽說此人出身比較低層,後來神秘發跡,手法也頗受爭議」。

關於涉案緣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許宗衡。

一個被深圳地產界常常提及的細節是,在許宗衡被雙規消息出來之後,黃茂如馬上避居國外。

據本報記者從茂業國際內部人士處獲悉,作為深圳首屈一指的商業地產商,黃茂如深得許宗衡賞識,且背景深厚。因此一直為人低調,近期更是少有露面。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黃茂如妻子張靜已經移居國外。

該知情人士猜測,其出事的部分原因或與茂業百貨深圳華強北旗艦店地塊交易有關。

茂業百貨華強北店位於深圳華強北商圈核心地段,2005年重新裝修後共開放10個經營樓層,總營業面積8萬平方米,經營規模和經營效益皆冠蓋整個華強北商圈。

茂業百貨華強北店所在物業為東方時代廣場,而黃茂如當年拿下該地塊物業頗費心機,據記者瞭解,截至今年10月份,黃茂如尚欠東方時代廣場6億左右港幣。

今年11月11日,茂業國際公佈,其附屬公司茂業百貨擬通過向富安及茂業中國購入中兆全部已發行股份,從而取得中兆持有的深圳東方時代廣場,富安和茂業中國皆為黃茂如控股的旗下公司,此項收購價格為19.28億港元,其中12億多為第一期支付,以香港的銀行貸款支付,另外6億港幣是母公司欠東方時代的,母公司清還上市公司這筆欠款後,上市公司才需要支付給東方時代。

記者尚未獲悉黃茂如當初收購東方時代的具體價格。但據上述知情人士認為,深圳近幾年房地產價格上漲迅猛,當初茂業集團的收購價遠遠低於19.28億元,而茂業集團收到茂業國際第一期支付款後或將用該筆資金清還6億港元的欠款,相當於空手套白狼。

而無論是產業結構還是籍貫和財富的等級,黃茂如和黃光裕都極為相似。

也許是過去的經驗給了黃茂如回到國內的信心。2000年7月,原主管深圳市城建規劃的原副市長王炬被中紀委、廣東省紀委「雙規」。有熟悉茂業百貨人士稱,當時獲知這一消息後,黃茂如和黃世再雙雙出國,時間長達兩年之久。

也正因為如此,正對著深圳市政府的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曾經一度成為「爛尾樓」,直至王炬案過去之後的2003年,大中華交易廣場項目才得以繼續開工。但黃茂如和黃世再回國後並沒有受到任何追究,事業反而蒸蒸日上,這似乎表明黃氏兄弟與王炬案並無牽連。

但這次許宗衡出事,黃茂如為何還要再度遠走國外,走了又根據什麼判斷再度回歸,是否牽涉許宗衡案,目前都是迷霧重重。

黃茂如四兄弟在深圳均為商界巨頭,其兄弟中包括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黃世再,國都集團董事長黃茂展,信和地產掌門人黃振華。據估計,黃家四兄弟的財富均十分可觀,其中要數黃茂如最為殷實,資產達100多億,其次是黃世再,其資產也有60億以上,其餘黃茂展、黃振華也有十億身家。

而四兄弟的主業均包括地產,而無論是2000年已經被捕的王炬還是新近案發的許宗衡,其案情均被認為和地產有關。

曾經的輝煌

與黃光裕一樣,黃茂如也曾經有過奮鬥的早期創業史。1995年茂業公司才成立,1997年,茂業東門店開業,黃茂如的財富畫卷展開了一角。

當時的深圳東門老街,小商舖林立,而茂業東門店一開張,就顯得鶴立雞群,11個營業樓層,4萬多平方米營業面積,500多個經營品牌,50多萬種商品單品。從東門店的開設中,可以看出這低調的潮汕人骨子裡的霸氣。

深圳東門讓黃茂如邁出了第一步,據茂業國際網站介紹,至今茂業國際在全國華南、西南、華北、華東區域共擁有19家門店。

2004年,黃茂如首次殺入胡潤百富榜並排名第19位,其後,黃茂如的事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資本運作,這也最終讓他的財富絕對額遠遠拋離其兄弟。

2005年6月,成商集團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四川迪康產業集團,已經和深圳茂業商廈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向茂業出讓四川迪康所持的成商65.75%的股權,從這一刻開始,黃茂如進入了一個更加精彩的領域——資本運作。此後茂業國際在香港上市,則為黃茂如打造了一個海外的資本平台。

而更能體現出黃茂如的霹靂手段的是其2008年上市後的快速出手。2008年5月5日,茂業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共發行8.63億股新股,集資額近30億港元。

茂業百貨上市後一個月的6月25日即發佈公告,擬以4.8億人民幣收購位於山西省太原市6層百貨公司大樓及相關固定裝置及設備。收購事項所需資金將以茂業公司內部資源提供。該公司計劃在該處建設其本身的百貨公司。

此前位於6層的百貨公司——聯洋百貨是當前山西省單店規模最大的百貨商場。如此大規模的百貨商場因茂業集團的收購而一夜之間關門停業,這樣的舉動令整個百貨行業不寒而慄。

在資本市場黃茂如同樣霸氣十足。

2008年10月16日至11月3日,黃茂如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連續舉牌深國商、渤海物流和商業城三家A股上市公司,引來資本市場的一片驚歎。黃茂如對深國商和商業城的阻擊均遇到強勁的反抗和阻力,但是在此次接受調查前不久的9月30日,黃茂如在渤海物流中剛剛獲得成功。當天茂業國際和渤海物流同時公告,茂業國際全資子公司「中兆投資」繼續增持渤海物流至總股本的20%。

在12月2日,渤海物流宣佈三名「茂業系」高管進駐,12月7日黃茂如再斥巨資1.7億元增持渤海物流,其持股比例進一步增加至29.9%,進一步鞏固了其第一大股東的地位。2009年胡潤百富榜中,黃茂如和張靜夫婦的財富達145億元,位列第46名。

黃光裕迷霧

網誌分類:征服股海 |
網誌日期:2009-12-08 11:32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01《財經》
2008
25
2008/12/08
文:于甯、李箐、羅昌平


一個充滿瑕疵的首富故事戛然而止。

三度加冕首富,兩次被警方調查,39歲的黃光裕留給外界的是一系列謎團。

20081119晚間,「內地首富」黃光裕因涉嫌經濟犯罪被北京警方帶走調查。1126晚,黃光裕的胞兄、新恒基集團董事長黃俊欽,及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碼:000931,下稱中關村)董事長許鐘民亦因涉嫌經濟犯罪被調查。

1128下午,中國證監會在新聞通氣會上披露,黃光裕旗下的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鵬潤投資)在對兩家上市公司(中關村和三聯商社)進行資產重組的過程中,「有重大違法行為,涉及金額巨大」。

證監會的通報為黃光裕涉案由頭提供了合理解釋,但市場並不滿足這一簡短描述,關於黃光裕涉案原因的各種版本仍在坊間流傳。

這顯然是黃光裕的草莽行跡所致。黃光裕從一文不名到坐擁國美電器(香港交易所代碼:00493)和北京鵬潤地產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鵬潤地產)兩大巨型企業,發跡過於傳奇,因而其「第一桶金」從來就備受質疑;國美電器與鵬潤地產的雙棲經營模式,其現金流使用和財務狀況往往引發疑慮;近年來黃光裕在香港和內地的資本市場大膽操作,亦廣受關注。

更離奇的是,2006年公安部門根據審計署審計材料對黃光裕進行過歷時半年的騙貸、偷稅調查,最終驟然結束,黃光裕安然脫險。

這樣一個充滿瑕疵的首富故事,自然會引發市場關於各種潛規則的猜測。再加上「國美系」涉及20多萬員工及數百億銀行貸款,如一位接近調查組的人員所稱,「要綜合考慮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和法律效應。」黃光裕案最終將集中於哪些違法事實,如何審理,顯示出很大的彈性空間。

縱如此,此次黃光裕涉案,畢竟已有官方宣示中關村重組案及早年貸款案。對於這兩件事的調查和處理,勢將左右黃光裕案的最終走向。

調查始末

「不能說黃光裕案發完全是因為我們查的這兩個案子,但是肯定與我們的移交有關。」證監會稽查總隊的一位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就像你抓住一個酒後駕車的人,後來又發現他是個逃犯」。

黃光裕被查的第二天(1120),各種消息便在坊間流傳開來,從行賄商務部條法司巡視員郭京毅到結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從騙貸、逃稅到非法換匯,甚至有傳聞稱黃光裕因賭債未還而落網,但均未得到證實。

在一定程度上,上述傳聞恰恰連綴起了黃光裕的複雜身世。

黃光裕19695月出生在廣東汕頭的後歧村,家境貧寒。1986年,17歲的黃光裕北上經營電器銷售,僅僅十餘年間就從一家門面店走向全國,其原始積累至今成謎。

1996年起,黃光裕開始涉足房地產業。2000年間,黃光裕結識了汕頭老鄉、有香港「殼王」之稱的詹培忠,開始涉足資本市場。黃光裕最終在2004年使國美電器在香港借殼上市,他也一躍成為2004年「中國首富」。

熟悉黃光裕的人,多稱許其精明、大膽、頑強,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但同時多對其「路子野、下手黑」的作風存有疑忌。黃光裕喜歡結交潮汕人,包括黃松有、許鐘民在內都因同鄉之誼而熟絡。此外,多位元商界人士向《財經》記者證實了黃光裕在商業行為上「生性好賭」的特點。

綜觀黃光裕的創業生涯,可謂無處不惹風波,無往不涉是非。這也是其一朝案發之後,人們甚至難以推斷究竟禍起何處的緣由。

事實上,黃光裕接受警方調查這一消息本身,也花了超過一周的時間才得到了官方證實。

1123(周日)晚,《財經網》(www.caijing.com.cn)首發了黃光裕因操縱股價被調查的消息。1124上午11點,國美電器發佈了語焉不詳的公告,稱未接到黃光裕被調查的法律檔。同日,國美電器發佈了亮麗的三季報,但取消了原定於當晚召開的分析師電話會議。

1127,北京市公安局首次證實黃光裕因涉嫌經濟犯罪接受警方調查。

1128,國美電器公告稱,黃光裕及周亞飛被調查,已委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陳曉為董事會代理主席,並成立一個特別行動委員會,密切監控並評估調查黃光裕對集團財務狀況及營運所造成的影響。

當天下午,中國證監會在每週五下午召開的例行新聞通氣會上,與會記者意外地見到了證監會稽查局局長劉洪濤。隨後,證監會有關官員向記者通報,「2008328428,證監會對三聯商社(上海交易所代碼:600898)和中關村股票異常交易行為立案稽查。調查中發現,在涉及上市公司重組、資產置換等活動中,鵬潤投資有重大違法行為,涉及金額巨大,證監會已將有關證據移交公安部門。鵬潤投資的實際控制人為黃光裕。」

然而,由於黃光裕起家複雜,牽連太廣,即使相關調查部門也不能確認公安部門最先拾起的是哪根線頭。據《財經網》記者最先瞭解的消息,調查確與其兄控制的ST金泰(上海交易所代碼:600385)股價異動有關,但後來證明情況要錯綜複雜得多。

「不能說黃光裕案發完全是因為我們查的這兩個案子,但是肯定與我們的移交有關。」證監會稽查總隊的一位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就像你抓住一個酒後駕車的人,後來又發現他是個逃犯。」

據《財經》記者獲悉,在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後,公安部即直接督辦,指定北京市公安局經偵處牽頭組建了專案組。在為數不少的涉嫌證券罪案中,黃案之所以引起特別關注,與此案及本人身份帶來的「典型性」相關。

在證券監管部門移交後不久,公安部門即對黃光裕採取邊控措施,限制其出境。到今年國慶日開始,北京市公安局對黃光裕本人及鵬潤投資進行立案偵查,初查工作一直低調隱秘。

1119,北京市公安局將黃光裕帶走,隨後以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罪,對其採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1126,以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罪對黃實施刑事拘留。在黃光裕案調查突破之後,1126晚,其兄黃俊欽和他委任的中關村董事長許鐘民亦被正式調查。

貸款案餘波
在黃光裕一端,2006年調查事件則被其歸咎於「缺乏背景」,此後便著力於編織背景

黃光裕再度受查,另一個繞不開的由頭,是2006年公安部門對其早年貸款的調查。事實上,那次調查對於黃光裕日後的行為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2006年國慶前夕,公安部啟動了對黃俊欽私人擁有的地產公司「新恒基系」的立案調查,查封其全部資產;曾先後效力于黃氏兄弟的「新恒基系」最高層於星旺等人被逮捕。早前,銀監會也對「新恒基系」及黃光裕所控「鵬潤系」的整體銀行貸款和負債進行摸查,包括黃氏兄弟在內的29人以及兩系旗下的39家公司,被列入摸查名單。初步官方調查結果顯示,至少有13億元的問題貸款在鵬潤和新恒基之間密切流動,最終流向境外,形跡可疑

在此之前,2006年審計部門對中國銀行審計中發現,黃俊欽、黃光裕兄弟早年創業期間向北京中行的違規貸款,和其後以租房形式向北京中行套取的逾億元租金,以及之後的虛假房貸和車貸,總計達到13億元,其中4億元一直未還本付息。2006年國慶前夕,原北京中行行長、中國銀行董事牛忠光因此案被捕。

除卻貸款中的違規行為,4億元未還本付息的貸款成為黃氏兄弟的硬傷。2004年,北京中行在不良資產剝離中,將黃俊欽兄弟歷年來以其他公司名義貸出的部分貸款,明確至鵬潤和「新恒基系」公司的名下,列為可疑類資產。這部分貸款總計4億餘元,隨中國銀行的整個不良資產包出售給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帳面資產23%計價。

2005年,信達將上述4億餘元不良貸款單獨打包出售。四家競標者中,有兩家公司與黃俊欽兄弟密切相關,有消息說其法定代表人均為其母親。其中一家公司以帳面資產40%的價格中標,據稱中標價與標底相差無幾。然而就在交易手續接近辦妥之時,銀監會予以否決。

20065月,信達再次公開招標出售北京地區不良資產包,在其中一個帳面資產總計15.28億元的資產包中,再次包含了上述4億餘元不良貸款,並在公告中直陳為「以某一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商業零售業的企業集團債權為主」。

「一旦他們以四折價順利購回這個資產包,就等於用一個多億抹平了四個多億的問題貸款,不會再被追債了。」中行信貸部門一位經理人員曾告訴《財經》記者。

4億多元不良貸款,以及相關偷稅事件,成為2006年秋季公安部門調查的主要內容。不過,出乎意料的是,20071月,國美電器公告稱,公安部針對黃光裕及其間接持有的鵬潤房地產公司的「協助調查已經正式撤銷」。

嗣後,黃光裕也曾接受《財經》記者採訪,聲稱這一切不過是商務法律糾紛,最後相關貸款已經結清。

黃光裕的「2006之劫」如何完結有著多種版本,亦產生了多重後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黃光裕最終從香港調來巨額資金,彌補了貸款窟窿,並交納上億元的逃稅罰款;在平息這一事件的過程中,黃在調取資金時涉嫌非法換匯,而此行為亦被有關部門發現;更重要的是,黃光裕從此進入公安部門視野,由於其貸款創富中的種種情節並未受到法律處置,為今天的進一步調查埋下了伏筆。

在黃光裕一端,2006年調查事件則被其歸咎於「缺乏背景」。一位與之相熟的香港企業家告訴《財經》記者,此後黃光裕開始有意識地經營背景。其步驟之一,還包括以150萬元在香港購入一本中文月刊《紅色資本家》,以圖「形成自己的聲音」。但黃光裕在付款後並未正式接管雜誌編輯運營。據信,這本雜誌在2007年中已經停刊。

事實上,在2006年黃光裕染指「中關村」重組時,亦夾雜了這一意圖在內。中關村包袱沉重盡人皆知,遠非借殼上選。但中關村作為北京市曾經著力培育的科技股,蘊藏著豐富的人脈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黃光裕的戰略意圖。

孰料,資本市場風高浪急,中關村靜水流深。曾經在香港市場如魚得水的黃光裕在投入以10億元計的資金後深陷泥潭,不僅公司重組、資產置換未遂,二級市場上的違規操作更是授人以柄。

中國公司借殼上市的關鍵在於整合相關各方利益,有賴於「天時地利人和」。然而,黃光裕在中關村上未能也無力做到利益整合。20088月,中關村董事會宣佈放棄以地產業務重組中關村的計畫,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即意味著利益整合失敗,其被引爆的命運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關村泥沼
以虛高資產換虛高股價的資產置換方案,最終未能在中關村實現

中關村成立於199962,以北京市住總集團為發起人,曾經是北京市著力打造的科技為主的上市公司。然而由於2000年捲入CDMA網路投資擔保業務,背上了高達30多億元的擔保債務包袱,此後一直為化解這一歷史負擔而掙扎

這一情境在20063月底出現轉機,當時中關村高達31.2億元CDMA擔保問題獲得五部委批文,有望解決。在這一背景下,200644,北京市住總集團與黃光裕旗下的北京鵬泰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15%的股權轉讓協議,每股作價0.78元,略高於2005年的每股收益0.74元。

此交易的經辦律師鄒曉春曾在交易完成後對媒體表示,當時只花了三個月就完成了這筆交易。此後,鵬泰投資在收購北京住總和其他小股東股權後,獲得了29.58%的股份。另外兩個有實質影響力的小股東分別為四通董事長段永基、京文唱片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鐘民;前者是中關村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後者為黃光裕潮汕同鄉,關係非同一般。有消息稱,許鐘民廣有人脈,在2006年為平息黃光裕的貸款調查事件與力頗多。

黃光裕的介入,給市場以強烈的重組信號。第一次簽約後,中關村的股價連續三個漲停。

在此之前,黃光裕有著成功借殼港股、利用資本市場打造國美電器的經驗,因而急於在其地產板塊上複製這一財技神話。

2006年和2007年也是上市暴富者的「黃金時代」,蘇寧環球、碧桂園等融資故事有著強烈的示範作用。

黃光裕借殼中關村、置入鵬潤地產的故事自操作之初便盡人皆知。據悉,段、黃二人的合作談判異常順利,
40分鐘就談定了這筆交易。


此後的重組進展卻坎坷不斷。黃光裕除了買殼,還付出近10億資金與銀行達成債務和解,購買中關村資產使其達到股改時承諾的每股收益。尤其是CDMA擔保糾紛,直至2007年底才達成解決方案。

更糟糕的是,由於擔心股價繼續上揚,2007928,中關村在14.76元的高價停牌,以鎖定重組成本。孰料此後A股價格如瀑布般下跌,黃光裕勢成騎虎。

今年57,中關村複牌後公佈了180億元的地產注資計畫——中關村向控股股東鵬泰投資及一致行動人以14.67/股非公開發行12.27億股(總計180億元),用於收購鵬潤地產。中關村股價當日收於16.24元,58達到17.80元的最高價,這意味著在資產置換過程中,黃光裕的置換成本已較2006年初翻了4倍到5倍。

這一重組方案對買方和賣方都不合理,因而註定難以成功。一方面,複牌之後中關村的股價迅速下滑,8月底已跌破5元。然而黃光裕在置入資產時仍需按停牌前的均價換股,代價過大;另一方面,市場普遍認為,即將注入的鵬潤地產的價值被遠遠高估。

鵬潤地產2007年的總資產為34.8億元,淨資產為21.4億元,用收益法評估竟然高達180億元,而且大部分是可售的住宅。資產評估過程中,2008年的預計市盈率超過40倍,全部資產包的市淨率高達9倍。

一位元投行人士向《財經》記者分析稱,「黃光裕的一個上市原則是,必須對公司具有絕對控股權,即控股66%以上。因此他的目標是至少認購中關村12億股新股,因而所需注資資產估值必須要達到180億元,然而鵬潤地產幾個項目的估值最高不可能超過100億元。」

這一以虛高資產換虛高股價的方案,常人很難付諸實施。但在分析人士看來,黃光裕這一做法和當初他以鵬潤大廈的三間物業置入京華自動化(國美電器前身)來換取股份如出一轍。

儘管黃光裕敢想敢為,但由於土地市場一落千丈,所注資產的水分明顯,中關村董事會最終也未接受他的重組方案。今年828董事會決定放棄該重組計畫,並按規定三個月內不再提交新的重組計畫。

延宕兩年,總投入近10億元,最終損失的不只是黃光裕本人。一方面,地產借殼計畫被否,一切都需推倒重來,中關村已然篤定的利益格局必須重構,原來的歷史包袱需要進一步的題材才能真正完全化解。然而黃光裕利用旗下資產重塑主題的空間已然不大。在當前形勢下,地產概念短時間已無可能喚起市場信心,而倘若注入國美電器,不僅對於黃光裕而言代價過於高昂,而且此前並無紅籌回歸A股的先例,有著幾乎難以逾越的法律障礙。

另一方面,據中關村內部人士稱,黃光裕高調重組的同時,在二級市場頻繁操作,而與之結伴牟利的資金多頗具背景。由於中關村重組歷時過長,其間資本市場恰恰出現了大起大落,外界無從獲悉合作方的輸贏情況。不過,在證監會和公安部的調查之下,這些裙帶資金都會受到株連,這也是黃光裕的另一條可能的取禍之道。

市場操縱之禍
既重組又炒股,炒股的收益最好能彌補重組成本,這是一種典型的「空手道」的思維模式

關於黃光裕的二級市場操作,業界多有傳聞,尤其由於國美電器的銷售利潤極薄,難以支撐上市公司的業績。市場普遍猜測,黃光裕「資本帝國」的秘密就是,佔用國美電器供應商的流動資金,在高回報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獲利。

「黃光裕曾經自詡可以提供大規模的短期融資,不過一定要限定在三個月之內,超過三個月就不行了。」一位與黃光裕交往頗深的市場人士回憶稱,三個月正是佔用供應商應付款以及商業票據的期限。


由於案件仍在調查之中,黃光裕如何在中關村和三聯商社等股票上違規,尚不得而知;他是否及如何介入ST金泰案,也未完成取證。中國證監會一位中層官員對《財經》記者分析稱,據其觀察,當前證券市場坐莊的辦法已經不是簡單的大筆對敲、炒作或者放消息等拉抬股價,而是在重組前以極低的成本進入,之後力促重組成功,從而引導股價的上漲。「這些人一般都把帳戶打散,而且在二級市場操作並不頻繁,因此有時候看不清楚是否有莊。」

2005年冬天就有人告訴我,中關村已經找到新的買家,並建議我買入,但當時誰會為這樣一個消息就去炒這個爛公司呢?」一位投資界人士回憶稱。

中關村總股本為6.75億股,流通盤為3.75億股。通常而言,坐莊要獲得至少三分之一的籌碼。但市場人士稱,重組之後又趕上大牛市,投資者對黃光裕來重組又充滿期待,所以股價順勢上漲是比較輕鬆的事。從盤面上看,中關村的換手率並不高,可能拿1億股就能控盤,成本也就在5億元左右。

一位基金經理就認為:「中關村的走勢比較奇怪,看上去有莊,但是做得很慢,也不猛拉,估計是莊的成本較低。」 在他分析看來,黃光裕購買中關村2億法人股的成本是每股0.78元,最遲2010年即可流通;如果重組後股價拉升至10元,就可輕鬆賺取20億元。「既重組也炒股,炒股的收益最好能彌補重組成本,這是一種典型的空手道的思維模式。」

從黃光裕20064月開始入股中關村起,其時中關村的二級市場股價約在2.50元左右,到2007928,股價大漲至14.76元。之後,中關村開始停牌,到今年58複牌後,中關村股價最高曾達到17.80元,漲幅超過600%,嚴重脫離同期大盤走勢。

除去中關村,在1128中國證監會的通氣會上還提到了另一隻股票——三聯商社。

2008214,黃光裕假手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通過競拍,獲得山東三聯集團持有的三聯商社2700萬股,成為該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10.69%股權)34一複牌便公告國美電器間接控股,三聯商社連續漲停,價格一路從258.80元上漲至31217.98元。市場人士認為,如果前期有所埋伏,獲利應該不菲。

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在中國股市裏司空見慣,監管者懲戒力度遠遠不夠。即使最終落實證據,根據《刑法》亦非重罪,情節嚴重者也不過3到5年。

無論如何,黃光裕案目前浮出水面的不過是冰山一角。由於中國民營企業家成長的特殊環境,黃光裕發展過程中的是非曲折,恐難一一深究,全部真相近期亦難獲大白。

在黃光裕接受調查之後,有關當局一直有意將黃光裕本人與擁有20萬員工的國美電器區分開來。這與今年10月剛剛獲刑的前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張文中案的處理,有異曲同工之處。截至目前,任命了新執委會的國美電器已日漸恢復平靜。

不過,國美及其品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已經印上了首富黃光裕的印記?這一印記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影響個人和企業的命運?人們還在持續觀望中。

本刊記者楊彬彬、季敏華、喬曉會、張冰、肖華、王姍姍對此文亦有貢獻

Monday, December 7, 2009

香港最大宗操纵股市案始末(zz) « 爱看电影,爱做梦

香港最大宗操纵股市案始末(zz) « 爱看电影,爱做梦: "2009年12月7日
香港最大宗操纵股市案始末(zz)
类归于: 财经 — kermit @ 13:05

2009年11月26日上午9点30分。

  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12号湾仔政府大楼中的香港区域法院,如常开始了一天的审判工作,但在七层的第22号法庭,宣判的案件与以往大不相同。

  历时四年,香港证券市场最大宗操纵市场案当天在该法庭尘埃落定。主要被告陈前远被判入狱两年六个月,三名与其关系紧密的次要被告——欧阳文珍、陈前达和徐少峰均被判入狱两年两个月。

  陈前远只是众多在东莞开工厂的香港老板中的一个,但一桩官司,让他在香港证券监管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判决书显示,陈前远等四名被告被控于2005年间串谋操纵泛海酒店(00292.HK,下称泛海)股价,制造大量虚假交投,成交额达1.9亿港元,令该公司市值劲升40亿港元。

  该案是首宗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遵循公诉程序而提出的刑事检控的造市操纵市场案,也是自2003年内幕交易被列为刑事罪行后,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提出的第二宗刑事检控。

  在宣布判词时,该案暂委法官陈仲衡称:“4名被告所犯罪行是严重的市场操纵,涉案交易额数量巨大、涉及中介人数众多。为维护香港股票市场的正常运作,判决要有阻吓性,以防他人步其后尘。”

  异动股惊动香港证监会

  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泛海的股价从1.07港元攀升至1.89港元,涨幅高达78.3%。股价飙升、成交量突然放大的“异动”情况,引起了香港证监会的注意。

  按惯例,出现泛海这类股价的异动情况,香港证监会都会出手调查。

  2006年11月29日,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对陈前远的办公地点——荣昌工业大厦三楼的某单元房进行了搜查,查获大量文件,包括银行及证券买卖户口记录、证监会向陈前远及欧阳文珍发出的信件正本、陈前达的信件以及一本笔记本,当中载有欧阳文珍、陈前达及徐少峰于2005年8月至9月期间买卖泛海酒店股份的手写记录。

  经过对有关文件的调查分析,案情逐渐浮出水面。调查组发现,陈前远等4人关系密切。陈前远46 岁、其小姨欧阳文珍45 岁、胞弟陈前达42 岁,徐少峰为陈前远之友人,54 岁。

  四人在泛海股价飙升期间,进行了“完全偏离正常投资者的做法”: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他们通过多个不同经纪落盘,相互交叉买卖泛海酒店股份,他们有时甚至高买低卖,或在一分钟的时间买完即卖,交易甚至在没有利润以及明明要亏损交易费的状况下,仍然进行。

  其中较为突出的一处细节是,2005年8月4日中午11点11分38秒,陈前达委托股票经纪Delta Asia Securities Limited以1.37港元成功购买泛海股票6万股;五秒钟后,陈前达又委托同一股票经纪以1.38港元成功购买泛海股票4万股;52秒后,陈前达委托另一个股票经纪Vivtory Securities以1.36港元的价格,抛售泛海股票10万股。

40亿港元的虚假泡沫

  据进行控罪举证的香港律政司陈述,2005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欧阳文珍、陈前达及徐少峰,分别通过12家、8家及12家经纪,发出大量泛海酒店买盘及卖盘。

  三人在涉案期间的买卖活动,买盘占泛海酒店总买入交易的60.2%,卖盘则占沽出交易的53.39%。

  控方披露的情节还显示,有关交易资金均由陈前远提供。在这段期间,陈前远不时向其他三名被告的银行户口存入款项,让他们支付经纪做交收之用,但同时,三人又将款项转回陈前远账户。

  香港律政司举例说,2005年8月12日,陈前远向徐少峰户口存入247.4万港元,而随后,徐少峰便向经纪支付247.4万港元,涉及的金额完全一致。

  “这些行为根本不符合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意在牟利的正常心态。”香港财经分析师学会的会长龙克裘在专业证词中如此表述。他参与了香港证监会对泛海案调查的数据分析。

  是次案件,控方由龙克裘出任专家证人,编制报告指证各被告造市。由于龙克裘并非来自监管机构,且是首次出任专家证人,因此,他受到被告律师质疑没有足够的经验,亦不熟悉二三线股的交易情况。但法官经考虑后,决定接纳他的专家证人身份。

  法官陈仲衡认为,四名被告是有经验的投资者,不可能同一日通过29个经纪做同一宗买卖,而且买卖价相同,这不合常理,明显是有人为了操纵市场而联手推高股价的行为。

  据控方披露的数据,陈前远四人交易额占该段期间内泛海逾半成交量,涉及成交额约1.9亿港元,把泛海股价人为推高了78%,令该公司市值上涨了40亿港元。

  控方认为,四名被告串谋在2005 年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在股票市场就泛海的表现营造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表象,违反了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95条的规定。

  被告所得蒸发且有亏损

  在法庭上,法官陈仲衡表示,陈前远为案中主谋,判刑较重,其余被告的角色相对轻微,但参与程度相等。他同时透露,虽然控方于案发后三年才提出检控,但“延误仍属合理”。

  此外,鉴于陈前远过往热心公益,又患有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加上被告同意大部分案情,节省了审讯时间,获酌量减刑。其余被告亦因案件延误三年和没有案底,获减刑四个月。主要被告陈前远最终被判入狱两年六个月,欧阳文珍、陈前达和徐少峰均被判入狱两年两个月。

  四名被告的代表律师在法庭上求情指出,泛海股价大幅上升并非纯因被告操纵市场,而是投资者当时认同酒店旅游业前景乐观,而泛海本身亦有其市场地位,加上事发后期泛海股价急速下滑,被告所得亦已全数蒸发,请求轻判。

  代表律师同时说,陈前远在东莞开设两间厂房,有多达400名工人,被判监或会令工人失业。

  同时,第三被告陈前达的代表大律师也表示,陈前达在事件中亏蚀逾300万港元,而次被告欧阳文珍亦因事件欠债200万元。

  对此,法官陈仲衡认为,陈前远在经营业务上的成功,并不是求情的因素。

  陈仲衡指出,股票市场是香港经济的一部分,必须维持正常运作,禁止人为操控,造市行为会破坏它的信誉,因此,判刑要有阻吓性。他强调,犯案人有没有从中得益并不重要,因为行为可能令投资者有重大损失,亦损害市场正常运作及公正性。

  另外,控方指香港证监会调查该案耗资过百万港元,因此,要求法官判被告摊还该笔调查费用。法官最后接纳控方要求,判处四名被告应当各自向香港证监会付28.8万港元费用。

  26日宣判后,大批亲友散庭后拥往被告栏,与一众被告哭别。

  由于陈前达及徐少峰在另一案中被香港证监会检控,指他们在香港证监会调查期间没有按照法例回答查问,该案将于12月17日聆讯。



调查慎之又慎

  根据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高级经理陈德清的表态,这是自2003年4月1日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生效后,依公诉程序打击操纵市场行为的第一例。

  在香港实施《证券及期货条例》之前,香港证监会负责的大多是民事案件,或者是连带刑事案件中的民事部分,审判结果通常只是罚款;遇到更严重的,如涉及诈骗、公众利益等违法事件,香港证监会必须与商业罪案调查科或廉政公署进行联合调查。

  然而负责刑事案件以来,对于香港证监会而言,也带来了莫大的挑战。在去年,香港证监会即在一起市场操纵案中败诉。

  当时,香港证监会怀疑证券行衍锋集团的投资负责人许巍瀚、何东及衍锋前职员林耀麟三人曾对认股证——中移汇理进行价格操控,制造交投活跃的假象。最终因证据不足,法院判香港证监会败诉。

  这使得香港证监会对陈前远等人的调查慎之又慎。陈前远等四人的案卷卷宗厚达300页,提请的相关证人多达65名,包括证监会法规执行部的技术人员、汇丰银行职员、股票经纪、专业财经分析师等。

  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执行董事施卫民认为,这次的审判结果向市场发出了最明确的信息,即违法者瞒骗市场及广大投资者后,不仅会受到制裁,且还会被判刑入监。

  之前,香港证监会对中信泰富、杜军等多个案件的调查,同样显示该机构对证券市场强势监管的决心。陈前远案,更是开创了香港证券监管史上新的一页。■"

HKEX

New Listing Information
New Listing Report - Main Board

http://www.hkexnews.hk/reports/newlisting/newlist.htm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新上市资料
新上市公司报告

http://sc.hkexnews.hk/gb/www.hkexnews.hk/reports/newlisting/newlist_c.htm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hs2-g docs folder:MyWork
http://docs.google.com/leaf?id=0Bz3acAeky1fXZDNmYWVhODYtZDdlZS00YzRiLTljYTYtZGU4MDRjZWVkMTcx&hl=en


Fol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