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September 23, 2011

亞洲風暴似重演 見底絕非在今年 - 信報網站

亞洲風暴似重演 見底絕非在今年 - 信報網站

2011年9月23日

羅家聰 一名經人

亞洲風暴似重演 見底絕非在今年


正當人人都在談歐債、說OT之際,這邊廂的亞洲,已悄悄地醞釀着另一場危機。

心水清者會留意到,自8月底起,亞洲貨幣兌美元普遍大幅下挫【圖1】。是的,這拜美滙指數自當時起急速上揚所致,但是無論如何,滙價大跌對任何新興市場來講,後果皆可以很災難性,尤其這次大跌之前不少價格都曾大升,一如1998、2008年前。


亞洲央行多愛干預滙市,故滙率現價未必反映真正的升值、貶值壓力。若看遠滙,純由市場力量致使的升、貶壓力就悉數反映了。

從各亞洲貨幣兌美元的一年期遠滙自2009年3月4日聯儲局QE1美滙指數見頂(時為89.6,現約76)起的累積變幅可見,包括印尼盾、菲律賓披索及南韓圜三幣,早前實際的升值壓力比現滙所見為大【圖2】(與圖一比較即見這個結論)。八隻亞洲幣兌美元遠滙,兩年半間普遍升值兩、三成,升四至七成也有,這相當於歐羅由低位算二升上算半至兩算,升勢顯然急得不合理。

這可由這八個亞洲股市得到印證。再由2009年3月初聯儲局QE1美股見底計起,截至今年7、8月間,八地股市均累升80%至240%不等【圖3】。若對照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前股市自1995年11月中起急升的一段,其時累升最狂的台灣股市亦不過120%,而南韓、泰國股市更早於1994年見頂【圖4】,可見今次股市累升有過之而無不及。

樓價升埋下危機

股市如是,那樓市呢?八地當中大多沒有1997年前的樓價紀錄,就看近年,各地樓價自2002年末季見底至今普遍累升四成至一倍,印度累升三倍,僅泰國因政局動盪而例外;且升勢尤以QE後的近兩年半特急【圖5】。而這,就埋下了危機種子。

記得上次亞洲金融風暴怎形成嗎?原因很清楚的。踏入1990年代初,美國在儲貸危機仍未完全清理下挑起波斯灣戰爭,導致1990年衰退;同期西德背負了東德包袱,結果1992、93年間嚴重衰退,法國也受牽連,日本更甭說了。

此時,市場「赫然發現」亞洲(除日本)那邊風景獨好;於是,儘管1993、94年間亞洲小國也跟隨外圍調整,但1994、95年起資金便大舉湧入,炒股炒樓兼炒滙。當股樓滙等可以炒高的資產價格都炒得夠高時,大跌條件已經俱備,只欠沽空炒家。重觀上文五圖,現在其實一樣。

從來都說,在環球一體化下,週期上落不會有什麼風景那邊獨好。全球瘋狂泵水,水到就如日本海嘯,何止渠成,所有股樓滙都如汽車房屋全部一湧浮起;至於水退嘛,自然統統沖走洗得乾乾淨淨。

日本、台灣,在1980、1990年代間試過一次,大半亞洲則在1990、2000年代間再試一次。現在?整個亞洲已在2000、2010年代間試第三次。好玩嗎?好!升時當然好玩。不過玩完之後,一如「風箏」一曲:斷了線,飛得太高,跌得痛楚。別賴炒家搞亂檔,他們僅在沽壓明顯的背景下順勢而行,加多一腳而已。

資金曾大舉流入

資金流入,可從資本賬(capital account)的數字得知。任何人聲稱看到資金進出,都是吹牛;誰有本事看到所有人的戶口資金流?但資本賬就紀錄確鑿,只是後知後覺。觀圖可見,過去兩年半確有資金大舉流入【圖6】,不過這數據對未來毫無前瞻作用。君不見截至2007年底環球股市見頂之際,資金淨流入額還在居高不下?錢走如跌市,話來就來,無得看的。

要預知跌市就要用腦想,不是用眼看的。經濟年幾之前已轉差,稍經大腦都知跌市必現;要跌了才看到,就只能怪當初不肯相信大市表現終繫經濟。

利息一樣。市跌了、錢走了,利率才會抽升。過去年半,亞洲各地三個月期拆息,除印度外並無顯著異樣【圖7】。有些行走江湖多年的老行尊,也聲大大指利率難升。但事實是,通脹壓力推升長息;只要一驚,短息也會登時爆升,即整條利率曲線都升。世界就是這樣了,落雨收遮,市愈跌時息愈升。另美國狂印的銀紙在美元轉強下回流,且信貸在升(見月初「信貸好轉通脹來 樓價縱跌亦難改」一文),美國通脹只會續升,進一步帶動環球利率曲線上移,引發新一輪的資產拆倉潮,形成螺旋式的惡性循環。

緊張氣氛下利率飆升,首當其衝當然是短息。聯儲局還慌短息升壓不夠而耍什麼OT把戲,這只會催告利率曲線更趨平坦甚至逆向。而遠早於這把戲推出的兩年之前,亞洲各地十年、兩年息差已見頂回落【圖8】,意味由時起的四至六季後經濟將逆轉。觀乎2006至08年間,亞洲息差未見負數而僅是貼地(趨零),之後已見經濟大幅衰退【圖9】;今回印度、泰國、南韓、台灣、馬來西亞的息差也趨貼地,還有星州尾隨,往後局勢已不問可知。別鬧圖九還未見收縮;待按年都見縮時,已跌到不清不楚了。

近期見到有些年資尚淺的炒家寫手,純因氣氛腥風血雨或是估值便宜便呼籲撈底。那些人不知道,相反理論只會在大轉角時適用,一個熊市只適用一次。

可惜整個熊市,大部分時間(尤是後半)氣氛都血腥的,貿貿然聽這班未見過大蛇痾尿之士教路入市,輸光都未天光。過去數周,那班趕着入市的相反理論家,料已應秋風起而成大閘蟹。

購買力蠶食殆盡

至於基金經理,不論牛市熊市,天天都叫人買貨,因為你不買貨他們便失業。從管理基金的角度而言,他們斷無可能待熊市低點才將全部資金一天買光,因來不及;故其操作有必要未見底時便開始買。但身為個人管理自己有限財富,卻無必要未到底便趕買趕坐艇。一買就綁滋味難受,故傳統智慧教寧買當頭起,寧願見底後才貴買。

回顧一般熊市,通常起碼年半、兩年,即有更長(如2000至2003年)。點解呢?因經濟周期平均四年,計死數言,逆轉平均兩年;跌市見諸經濟逆轉,維時便近兩年。今回跌市始於去年11月初(宣佈QE2當日,恒指兩萬五),照數時間亦非今年見底。加上亞洲樓價大冧伊始,衰退起碼雙底,故今趟逆轉、熊市能否真的見底亦成疑問。

八千至萬一的恒指目標早成笑柄,去年指恒指若跌可見萬二、萬四恍如天方夜譚;如今驀然回首,怕且另有體會。為什麼當時會成笑柄、天方夜譚?因為世人迷信錢多,就會升市。

不過在下讀書所學的,是錢多最終將變通脹,不是升市;這毋須PhD才懂。現在錢很多了、息很低了,升市呢?去了哪?還沉醉低息錢多無跌市者,瞓醒未呢?

曾在電視節目講過多次,今次跌市會很消耗性的,猶如2000年或1976年的兩次。這三次跌有共通點,乃三次都是「餘震」──後金融海嘯、後亞洲風暴、後石油危機,跌得慢但跌得久。

不斷偷步不斷被綁,加上通脹肆虐,未來數年,購買力將被蠶食盡,游資過剩亦將不再,一如政改,一切重返基本,由哪裏開始瘋狂,就在哪裏正式收檔。

無人愛聽末日言論,在下也不例外。但只要你自己也看看數據,是客觀的數據,你也會得類似結論。見到極壞的真相,直言大家好呢,還是如那些未見過大蛇痾尿的,呼籲心口掛着勇字去當血肉長城好呢?究竟在這些日子,贏錢緊要還是輸錢緊要呢?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