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May 3, 2011

QE2遲早要還 cho 信報網站

2011年5月2日

專欄

曹仁超

QE2遲早要還

5月1日,周日。1997年起金融市場變得複雜,大量銀行及外資證券行在港發展業務,加上大量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單憑個人智慧能否戰勝外資大行?例如摩根史丹利環球員工超過6.2萬人,該公司擁有的資金、人才優勢,普通人如何同他們競爭?

雖然聖經上有「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但普通人中有多少個是大衛?我們亦曾見到2008年大行出事的一年,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大到可游說政府推出QE去挽救他們。面對如此多巨人,散戶如何自處?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2007年10月起的金融海嘯,散戶能否一一避過?經過三上三落後散戶是否older wiser but poorer?年輕時曾希望自己的生活多姿多采。回望過去其實是驚濤駭浪,年過六十才明白平淡是福。

今天自問:能否再失去3000萬元而面不改容?或者自己真的「老」了。各位不妨參考一下「蘇富比」在過去20年股價的啟示【圖】,小心駛得萬年船。

金融海嘯之後世界經濟進入「二速發展」時代。成熟經濟體如日本、歐洲及美國等,面對房地產回落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政府必須採取低利率、寬鬆貨幣政策去令GDP仍有1%至2%增長。由於樓價回落或低企,令這些地區CPI升幅不大(房租一般佔CPI成分26%或以上)。

發達國家的寬鬆金融政策令全球原材料漲價及資金大量流入新興市場尋找出路。反之新興國家的樓價大部分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已完成調整(例如香港由1997年到2003年)。2009年起發達國家的寬鬆金融政策反令新興國家樓價火上加油,刺激新興國家CPI大幅上升。目前矛盾是發達國家欲刺激GDP有較高增長率而採寬鬆貨幣政策,新興國家欲壓抑CPI升幅而在收緊銀根。

投資對錯一線間

以英國為例,2007年至今樓價回落20%(未計英鎊貶值);反之香港樓價2007年至今上升超過60%;美國樓價2006年至今跌幅已接近30%;中國樓價同期上升120%或以上。你說怎麼辦?今天投資已不是計算回報率(logistic)而是概念,形成股價大上大落。

由2009年3月至今,無論金價、股票、美元以外的貨幣,大方向都是一樣,至今為止美國的QE2仍主導一切。5月開始,市場是否為QE2在6月底結束而做準備工夫?自2008年起各國央行供應數以萬億美元計新增貨幣,令今天的金融資產無論股票、債券、商品、黃金及外幣都是no bargains。

反之實質工資卻在不斷下降、失業或半失業人口在大增。2011年3月份中國CPI升幅達5.4%,估計下半年CPI應進入最後上升階段,眼前情況無論對投資者或營商人士都難於應付。在美國,住宅樓租金佔CPI 23%(佔核心通脹40%),此乃為何中國CPI大升而美國CPI升幅仍細理由。

美國CPI升幅不大,理由是美國樓價自2006年中至今仍在回落(增加貨幣可刺激資產價格上升、生產成本上升即PPI,最後才是消費品售價上升,即CPI)。美國目前資產價格不上升,只有PPI上升,令CPI升幅有限。上述情況1990年起在日本出現,1997年至2003年在香港亦曾出現,2007年起在美國出現。

1997年第三季到2000年第一季期間,香港股市及樓價在1997年第三季到1998年第三季皆回落,1998年第四季到2000年第一季股市上升、樓價不升,對香港經濟未見太大影響。2000年第二季到2003年第一季股市同樓價同時回落,引發2003年7月50萬人上街遊行反對特區政府施政。

把香港過去經驗用於分析美國,便是2007年至今的情況同1997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香港情況相似(股市跌後大升、樓價回落)。未來美國會否一如香港自2000年下半年出現股市同樓價同時回落現象? 2009年3月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同1998年9月特區政府動用千億港元外滙儲備入市買股票效果相似(美國政府是買債券)。

最終香港政府政策仍不敵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出現二次尋底。今年6月30日美國QE2結束後又如何?在投資路上經常面對選擇。選對或選錯對你的將來影響很大。例如1997年、2003年、2007年、2009年……。今年6月後又面對另一次選擇。

透過QE及QE2去令美元貶值、資產價格上升,引發經濟復蘇假象。6月底QE2結束後又如何?在推出QE及QE2期間,銀行的工商業信貸並沒有擴張。銀行只願意借錢給人炒股票、炒債券、炒黃金及商品,反之做正行生意的企業卻很難借到錢去擴張,令失業率仍然高企,情況同1990年至今的日本極之相似。

上月奧巴馬提出加稅兼削減政府開支方案,計劃12年內共減少開支4萬億美元。美國政府在重複1930年代的老路(1932年透過減息、美元對黃金貶值去刺激股市上升。到1937年又通過加稅及削減政府開支方案去改善財政赤字,股市又大幅回落到1942年美國參戰為止)。

但4月份的金價、油價及股市反應,似乎不信奧巴馬提出加稅及削減開支的決心,因此金價仍然炒上、美元滙價仍然下跌。2009年股市低潮至今南韓股市已上升200%,美股亦上升100%,同期日經年平均數只上升40%,面對九級地震、海嘯、核污染三大打擊,日本的股市如何劫後重生?


世人給日本人面對災難所保持的忍耐而大表同情,忘記上述逆來順受性格亦是過去20年日本經濟不振的理由。過去中國文化亦強調「忍耐」,例如只有忍無可忍的時候才發威,結果由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忍受外國人欺負150年,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歷史證明「忍」不能解決問題,只能令問題惡化,更何況日本已成為老人國。在投資市場只有強者愈強,同情弱者心態是要不得。


投資是找明日之星而非留戀過氣大明星,過去20年曾到日股「抄底」的投資者皆損失慘重。Don't throw your good money after the bad!投資市場的真理是沒有任何事是肯定的。一場天災或政局改變可把一切事前分析化為烏有。

還記得1996年那年格老認為股市已進入非理性亢奮而收緊銀根嗎?1998年出現長期資金服務公司危機,聯儲局被迫提早放寬銀根,令2000年科網股出現泡沫。2001年911事件令聯儲局重返負利率時代,不但令金價重返牛市,亦引發2007年10月全球金融海嘯。

2009年3月QE及2010年9月開始的QE2,結果又如何?透過貨幣政策可刺激經濟出現短暫復蘇,但「出得嚟行、遲早要還!」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有因必有果,各位宜小心!債券自2010年10月開始回落,今年2、3月略為反彈後,4月起又再回落並在挑戰2007年9月開始的上升軌。是否一場債券危機在醞釀中?如美國政府無法推出QE3,代表由貨幣政策製造出來的一場經濟復蘇又到完結篇。

1990年至今以美元計金價每年平均上升3.95%、道指每年上升4.89%(未計每年平均派息3.2%)。換言之長線而言揸股票好過揸金。最佳揸金日子是1969年至1979年,以及2001年至2011年,即利率低於CPI升幅日子,一旦利率高於CPI升幅,揸金只有負回報。

野馬奔馳最易騎

至於股票,如在2000年入市買科網股,單單美國到2002年底已損失5萬億美元,至今才收復其中85%損失。歷史證明銀根抽緊後股市在3到9個月後回落,銀根放鬆後股市在1至9個月內回升、證明聯儲局對股市及金價影響力十分大。如要推跌金價,只需將利率提升至CPI升幅2厘或以上便可;如要推跌股市,只需一再抽緊銀根。但聯儲局是無法控制油價及食物價格。前者受制於世界局勢,後者受天氣影響十分大。

在經濟上升周期,例如1967年至1997年長期持有股票或物業,或遲或早賺錢。可惜這段日子在1997年下半年已結束,隨之而來是不斷出現的大上大落。

老實告訴你:大部分投資者往往在最不適當日子買股票及物業,在最不適當日子賣出股票及物票。統計數字證明,90%投資者在恐慌時出貨、在貪念驅使下入貨。趨勢如野馬在向前衝之時最易騎。一旦發脾氣,連最叻的騎師亦無法駕馭它。

馬克吐溫名言:「投資者習慣在沙丘上建屋,一個大浪便將它沖掉。」畢非德認為:「所謂風險是你事前對該事物不了解,例如2000年前的科網股。」

年紀漸大,愈來愈不信傳言。例如:

一、股票長期持有實賺!如果你在1994年1月以每股7.5元買入東方報業(018)、1997年8月以每股58元買入新世界(017)、2000年1月以每股153元買入和黃(013)及2001年2月以每股(經調整)122元買入滙豐(005),長期持有至今仍蝕本。

二、黃金可以對抗通脹。1980年1月至2000年底共21年,金價由850美元回落到255美元一盎斯,同期本港樓價由1100元一呎升上10,000元一呎。

三、供樓等於儲蓄。1997年8月至2003年4月本港樓價回落65%,如在1997年買入時只付首期30%甚至50%,2002年或2003年無法供樓話,你早已成為負資產。市場一如潮水有潮漲、潮退,投資便是捕捉漲潮及逃避退潮日子,因此任何時間不忘止蝕。

不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事不會令你蝕大本,你以為認識的朋友或以為認識的事,才令你損失慘重。500年前人人認為太陽是圍着地球轉的,事實真相是地球圍着太陽轉。你所相信的真理其實是謬論。

1973年3月至1974年12月和記企業(和黃前身)由43元跌至1元是悲劇,筆者雖由7元開始分批吸納,事後亦證明付出沉重代價。明白一隻股份可以在22個月內回落97%,因此股價回落50%代價絕對不便宜。

千金難買「牛回頭」

抄底從來不易!過去40多年投資生涯眼見不少股份跌幅超過九成,今天回望如在1974年12月在1元水平吸納和記,到公元2000年獲利100倍!證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另一例子是美國蘋果由2003年至今升幅亦極之驕人;2001年的亞瑪遜由20美元上升至今160美元,代表浪子回頭金不換!

一、1974年的和記大跌是因為印尼的Alltreck公司出事(出租建築機器),和記做了2億港元擔保。當石油危機出現、和記無力償債而面臨破產威脅,只要將Alltreck清除,和記仍是一間好公司。

二、蘋果因為新發展的產品不能「兼容」其他公司軟件,只要將產品改為可以「兼容」性,便解決一切問題。

三、亞瑪遜網上訂書市場十分大,只因科網股泡沫爆破而受害。換言之墮落天使只要將不良部分改掉,最後仍是天使。千金難買「牛回頭」。

1980年代的Lee Lacocca將佳士拿汽車轉虧為盈。2000年代的蘋果電腦主席、2009年的露華濃化妝品及柯達照相,都為投資者帶來驚人利潤。

香港成功例子有2002年的偉易達(303)、2008年的Joyce(647)、2009年的精電(710)及2010年的德昌電機(179)例子十分多,數不勝數。他們特點都是管理良好的公司,但推出的一、兩項產品不被市場接納或遇上事前未計算的困難,例如Joyce遇上亞洲金融風暴令公司出現虧損,在新領導層努力下令企業純利恢復增長。例如Joyce及精電皆出現控制權易手,由新管理層領導下才扭轉乾坤。

他們都是折翼的天使,只要傷口復元又可再振翅高飛。股票市場有不少折翼天使,有些從此一蹶不振變成害人的惡鬼,有些只要給他們時間療傷便可再次振翅高飛,變成「牛回頭」股。作為分析員便是將那些「牛回頭」股找出來,讓投資者跟他們一起高飛,帶來驚人利潤。

公司重管理 個人講紀律

一間企業或一個人同樣需要良好的管理(或紀律),管埋不善的公司只能一時成功、不可能長期成功,沒有紀律的人亦一樣。其次是擁有良好的決策能力(high-quality decisions)。良好的決策加上嚴格執行決定,就是企業或個人成功之道。

良好的管理來自企業能否招攬人才及留住他們,但企業的未來是由決策者決定。良好的決策包括:

一、公司未為新業務作好準備之前不要展開新業務;

二、不要走捷徑,應按部就班地去完成;

三、不要將責任推給下屬;

四、減少企業內的官僚作風;

五、發揮領導才能,協助下屬解決發展新業務時所遇到的困難。

下屬是需要推動的(motivate),及大部分下屬不願承擔責任,領導者必須擔任重要角色,例如在收集數據要持開放態度、找人負責執行指令時要用人唯才而非唯親,都十分重要。領導是決策者找適合人選來執行指令,應有能力令公司上下認同他的價值觀(This is what we believe)。

甚至公司的顧客及來往的機構皆認同領導者的價值觀,才能發揮下屬的最佳才能(良將手下無弱兵)。領導者應充滿創意及喜歡改變、不服從傳統、喜歡接受挑戰,才能領導公司闖過一關又一關。今天香港最需要的就是這類領導人才,作為年輕人不是勇於挑戰別人而是挑戰自己,追求卓越而非投訴,不甘於平淡才有作為。

■歷史證明「忍」不能解決問題,何況日本已成為老人國。在投資市場只有強者愈強,同情弱者心態是要不得。 (法新社圖片)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